优文百科网留学资讯范文高考学习
首页 > 学习 > 2021水之歌水之思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

2021水之歌水之思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

本文介绍水对生命、地球面貌及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作用,及人们对地球水资源的严重破坏,号召人们珍惜、保护地球珍贵的水资源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之歌水之思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!

《水之歌,水之思》教案

预习要求:

1、整理说明文的常识,可以参考七年级下《助学》36页和40页语文小词典,也可查阅替他资料(1)定义和特点: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,是对客观事物作说明的一种文体,或说明事物的性质、状态、特点、成因、功能、用途、关系等,或阐明事理,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。准确性 、科学性、条理性、知识性是它的特点。(2)分类:从说明内容上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。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(也称科学小品文)(3)常见的结构:总分式:包括总-分、分-总、总-分-总等,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,其'分'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。 递进式: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,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(4)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(5)语言特点:准确和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。一般来说,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,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,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。而科学小品,讲究趣味性、文艺性,需要做必要的生动、形象的说明。(6)说明顺序:空间顺序 、时间顺序、 逻辑顺序:概括—具体,整体—局部 现象—本质 原因—结果 特点—用途,主要—次要

2、搜集有关水的成语和诗句。

3、朗读课文,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音形义。

4、正确概括课文内容。标出有关水贡献和引起水思考的句子。

相关课程标准:能利用图书馆、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,帮助阅读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,理清思路,理解、分析主要内容,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。

教学目标:1、概括文章内容,理清结构层次,学习采用小标题写文章的方法。

2、准确判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作用

3、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,树立水忧患意识。

评价任务:1、有关水的成语和诗句。

2、说明文文体常识的整理。

3、概括文章内容,把握写作思路。

4.说明文常识在本课中的具体运用。

《水之歌,水之思》教学过程

教学目标

1:掌握重点词语,把握文章内容;掌握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。

2:学习采用逻辑顺序写说明文的方法;学习采用小标题写文章的方法。

3:培养保护水资源,保护生态环境,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的意识。

教学重点

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。

教学难点

学习采用逻辑顺序写说明文的方法;学习采用小标题写文章的方法。

教学时数

一课时

教学过程

一、 导入新课:

水土流失、环境恶化已是当今社会全球化的重要问题,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,今天,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这方面的文章。

二、 题目解说:

从文章题目看,这篇科学小品说明文,描写的对象是水,文章内容既有对水的歌颂, 又有对水的思考。

三、 复习说明文的知识

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,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,或说明事物的状态、性 质、功能、特征,或阐述事理。

阅读说明文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

《水之歌,水之思》教案及练习

(一) 语文基础知识目标

1. 生字

溯洄sùhuí 迢遥tiáo 釜里fǔ 慑shè 蟾光chán

2. 形似字

系 盛 塞 鲜

3. 词语

罗绮:这里泛指绸缎等美丽的丝织品。

溢目:形容物品极多,使人目光应接不暇。

倍穹常时:数量比平时大得多。穹,大。

津津:形容有滋味,有趣味。

僦:租赁。

蟾光:这里指月光。

溯洄:水逆流而上。

迢遥:遥远的意思。

瑟缩:身体因寒冷而蜷缩。

惊魂慑魄:形容使人感受很深,震动很大。

4. 作者

钟敬文(1903. 3. 20- 2002.1.10)广东海丰人。笔名静闻等。先生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倡导者。70年来他从事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。他主编了高校文科教材《民间文学概论》,倡建成立了中国民俗学会。出版了《民间文艺》、《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》等专著。著有散文集《荔枝小品》、《西湖漫拾》、《湖上散记》,诗集《海滨的二月》等。

(二)阅读能力目标

1. 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,体会文中蕴藏的情感。

2. 揣测在同一景物描写时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。

(三)写作能力目标

加以比较探究描写手法不同,感受也不同的文章。

(四)思想教育

感受科学小品有别于描写抒情散文的独特魅力。

《水之歌 水之思》

(一)写作特点

水,从概念来说,是抽象的,是原生的、无限多样的、千姿百态的水概括起来的统一的形态,无疑是不生动的。但是,把它还原为千里冰封、万里雪飘、薄雾、细雨、冰雹、露珠等,就有了感性了。科学是抽象的、统一的,把它还原为具体的纷繁的现象,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,就有趣味,有感染力了。但是,对于科学来说,光有这样的趣味,是不够的。因为它不深刻,没有理性的深度。要让它有深度,还得把这种感性转化为科学的规律,这就叫做理趣。本文接着提出,水是一切生命之源:“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多孔的水囊”,“人体中1/3是水”,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就是因为有水。从这个角度,进一步证明了地球应该是“水球”的道理。这就叫做从感性趣味上升为理性趣味。

(二)重点语句

水危机在改变大地的容貌,大地变得丑陋起来。古乐府诗中黄河流域那种“天苍苍、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的壮丽景观早已不复存在。随着森林的破坏,曾被称为“大河”的清悠明澈的河水,变成了黄浪滔天的黄河。将黄河每年冲走的泥沙堆成高宽各一米的堤坝,可绕地球23.5圈。黄河下游的河床由于泥沙冲积,每年抬高10多厘米,正常水位与开封铁塔塔顶同高。李白千古名句: 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,不幸而言中。 黄河冲走的并不仅仅是泥沙,而是华夏大地躯体的营养和血液。

中国人以龙为自己的图腾,实际上是一种对水的崇拜。今天,面对已经失去平稳的水环境,对水的历史深思,应该使我们这个民族猛醒。

这里运用了一系列的文学手法。第一,两次引用古典诗歌名句。这些名句是经典形象。 前一句(天苍苍……),突显水土流失前后的对比;后一句(黄河之水天上来……),把李白本来是夸张的艺术感觉,借用为客观的写实,突出了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。第二,对经典语言加以阐释,对比“大河”和“黄河”。第三,将统计数字变成可感的形象:每年黄河冲走的泥沙,堆成高宽各一米的堤坝,可绕地球二十三圈半;黄河水位和开封的铁塔等高。第四,上段最后一句,不用科学的语言,而改用诗歌的想象语言,强调冲走的不是泥沙,而是“华夏大地躯体的血液和营养”。最后则是点题到对水的反思、猛醒。值得称道的是,通过重新阐释龙的图腾,使对水的崇拜和对水的破坏构成强烈的反差。


水之歌水之思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:

★ 初二语文教案设计五篇

★ 2021日历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

★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详案五篇

★ 2021蚂蚁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

★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复习教案借鉴五篇

★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简案五篇

★ 2021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备课精编详案五篇

★ 八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2021

★ 2021年初二人教版上册语文《观潮》课文及教案

★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经典案例语文版五篇

展开剩余30%内容 »

2021水之歌水之思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的相关文章
热门文章
最新文章